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回复: 0

他让竹子长得快、卖得好、更值钱

[复制链接]

3601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0897
发表于 2024-10-11 16: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让竹子长得快、卖得好、更值钱

童龙(右)正在野外考察竹林长势。(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
童龙,1988年5月出生,重庆市科技特派员,现任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工程师。
作为我市林业系统的青年科研工作者,童龙主要从事竹类资源的收集与创新、丰产技术栽培推广等,先后主持或参与20余项科研课题,承担80余项科技服务项目;建立各类竹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总面积达6800亩。他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外观设计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3项,选育市级良种3个。多年来,他用脚步丈量大山,带领团队走遍了全市38个区县,绘制出重庆竹类种质资源分布图,确认保存了一批区域性的竹类种质资源。
深冬时节,歌乐山上的市林科院竹类种质资源收集圃,一丛丛竹林郁郁葱葱,满坡的翠绿在微风中摇曳,沙沙作响。
温室大棚里,市林科院工程师童龙俯下身子,察看着绿竹幼苗的长势,“运用我们自创的丛生竹工业化育苗法,竹种2至3年就能长两米高,幼苗存活率在90%以上。”
今年6月,该项技术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童龙今年35岁,2014年林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市林科院工作,从事竹类资源的收集与创新、丰产技术栽培推广等工作。短短9年时间,他就取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平均每年获一项发明专利,解决了竹子在育苗、造林和高效培育等方面的系列技术问题。
自创丛生竹工业化育苗法
竹子繁殖速度提高10倍以上
“刺黑竹,竿节呈暗紫色,用途以鲜笋采挖为主;金佛山方竹,竹竿近方形,主要生长在大娄山山脉一带……”从各种竹子的形态,到分布、用途,童龙如数家珍。“每一株竹子都好似一件工艺品,大自然赋予了它们不同的纹理和图案。”童龙觉得这是竹子最奇妙的地方。
川渝地区是我国竹子的主要适生区,目前,在我市境内生长、培育的竹种就有200多个。刚进市林科院,童龙就参与了全市竹类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整整两年,他和团队走遍了我市各个区县,将那些生长在深山里、保留在农民手中的古老地方品种和珍稀野生竹种资源收集起来,完成标本采集186份,摸清了“家底”。
自然界里,竹子一般通过地下根茎系统繁殖,要3—5年才能成林。“尽管竹子的繁殖速度很快,但在上千亩的大面积国土绿化项目中,这样的速度还是有些跟不上。”童龙说。
为了实现竹苗快繁,童龙带领团队自创了丛生竹工业化育苗法,利用丛生竹的竹之节段进行育苗,而后再移植造林。
这并非易事。童龙设置了30多个样本,按照竹枝节段选取、竹枝节段分割、竹枝节段处理的不同,进行了跟踪记录,测试水分条件、基质制备、基质配比等对竹枝节段育苗的影响,把样本中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的鞭段选出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竹鞭埋鞭育苗体系。
“和自然繁殖相比,我们能将繁殖速度提高10倍以上。”童龙自豪地说,今年6月,这一工厂化的扦插繁育技术正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研究适应山地的双层覆盖法
竹笋提早上市带动笋农大幅增收
为了让更多林业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多年来,童龙扎根山林,参与建设各类竹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总面积达6800余亩。
丰都三建乡,伴随着阵阵山风,七八名工人挥舞着锄头,为雷竹林锄草施肥。
2021年,童龙作为产业指导组成员被选派到三建乡驻村,彼时,三建乡正在大力发展雷竹产业。每年雷竹出笋时节,正赶上全国春笋批量上市,因为市场饱和,村民们为了保本,常常要贱卖雷竹笋。
有没有办法提早上市,让农民不吃亏?童龙想到了竹笋覆盖技术。
这项技术最早起源于浙江。为适应重庆丘陵山地地形,童龙在样地里对技术进行了多次改良,最终自创“砻糠+稻草”的双层覆盖法,通过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覆盖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升土壤温度,再配合土壤、水分、养分等集约管理,达到提早出笋、延长笋期的目的。“与原始技术相比,我们增加了有机物的覆盖量,这就好比给竹林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即使遇上低温寒冷天气,竹笋也能自然生长。”童龙说。
2022年12月底,首批运用双层覆盖技术栽种的雷竹陆续出笋,比正常生长期提前了三个月。这一年,三建雷竹笋率先抢占冬笋市场,单斤收购价最高时卖到了20元,带动笋农年收入大幅增长。
攻克保鲜技术难点
麻竹叶制成食品包材出口海外
竹子浑身是宝,竹根、竹竿、竹梢、竹叶,甚至细碎的竹屑、锯末,都能作为生产原料,加工成各种竹产品。但是目前,我市竹产品加工企业比较单一,主要以休闲即食食品加工为主。
“‘以竹代塑’是发展趋势,将开辟竹制品加工新赛道,成为重点发展的低碳产业。”童龙说,早在2018年,他便与团队一起致力于研究一种利用麻竹叶加工替代粽叶的新型工艺。
麻竹是我市栽种的主要竹类品种之一,相比粽叶,麻竹叶产量高,采摘成本低,是替代塑料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不二选择。
当时,国内还没有从事类似研究的先例,童龙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新鲜的麻竹叶色泽翠绿,如何对它进行保鲜处理,成为技术难点。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实验,童龙发现,可以利用铜离子对生物酶的抑制作用,防止麻竹叶发生褐变,从而达到护色保鲜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他又运用超低温冷冻处置、电化学处理等前沿技术,将麻竹叶的保鲜期延长到3—6个月。
2018年,这项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并在荣昌多家竹制品加工企业推广。目前,仅荣昌区双河街道每年就要加工4000吨麻竹叶,这些制作成食品包材的麻竹叶还漂洋过海,出口越南、韩国、日本等国,带动了荣昌麻竹叶相关产业发展。

https://www.tsiankun.net/2024/zixun_1011/856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1-10 11:36 , Processed in 0.0493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