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回复: 0

科技激活重庆各个博物馆—— 巴渝宝贝“潮”起来 历史文化“活”起来

[复制链接]

2393

主题

0

回帖

725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251
发表于 昨天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技激活重庆各个博物馆—— 巴渝宝贝“潮”起来 历史文化“活”起来

▲观众在云阳县博物馆数字化体验厅感受历史文化之美。(云阳县博物馆供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受访者供图)

▲观众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体验“AR探索终端”。记者赵迎昭摄视觉重庆

▲进入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观众可云游“五山”。(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
“没想到,在手机上就可以逛大足石刻‘五山’了,VR实景画面非常清晰、精美!”2月28日,九龙坡区市民龚建在手机上“参观”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全新的体验一下就把他吸引住了。
大足石刻“五山”,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龚建说,他多次参观宝顶山、北山,由于其他三座山没有对公众开放,他完整欣赏大足石刻“五山”的心愿一直没能实现。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的上线让他实现了愿望。
在重庆,像大足石刻研究院一样,借助科技手段,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的文博机构越来越多。走进博物馆线下线上空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仅有承载历史的珍贵文物,更有满满科技范儿的互动展项,随时随地都能感知巴渝文化之美。
文物以多种形式“活”起来
运用先进科技,让博物馆之旅妙趣横生,是不少博物馆正在做的事。
“国家博物馆2022年推出我国博物馆界首位数智人讲解员‘艾雯雯’,她引导观众走进‘中华文明云展’,让人印象深刻。”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仙竹说,重庆的一些博物馆也十分注重运用先进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回应市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引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VR、老地图·老重庆MR体验、三峡大坝数字沙盘、多媒体互动展示魔墙等技术来提升展览展示能力。此外,登录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即可欣赏精彩纷呈的虚拟展览。
云上观展会不会看不清楚?记者体验时发现,云游展览时,可以放大画面,清晰地看到展墙上的图片和文字。
去年,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还为全部馆藏珍贵文物定制数字化“身份证”,实现了馆藏珍贵文物4009件(套)的数字化采集。“饶国模收藏的景泰蓝花瓶”“张学云送给妻子的礼品盒”……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轻拂红岩文物多维信息展示平台屏幕,一件件文物跃然眼前。点击放大按钮,文物表面的花纹、字迹,乃至细微裂缝都清晰可见。
科技为博物馆带来无限可能性。“文物保护技术装备是一片蓝海,期待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和精力去研发更多装备,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周旸如是说。
数字化体验提升参观兴趣
不少博物馆还在馆内单独设立数字体验区,圈粉无数。
“我们的VR体验区在今年春节期间正式投入使用,现已成为纪念馆内流量最大的区域,每天超过1500人次排队体验,极大地带动了纪念馆文创产品和轻食产品的消费。”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副馆长李力说。
三峡移民纪念馆借助VR技术,结合馆内展陈内容,将传统制盐流程和盐井沟古象化石形成的过程立体化、可视化的虚拟场景复原重现。观众可通过VR体验区的硬件设备,自行选择《制盐》和《盐井沟古象》两个VR体验项目,以沉浸式、互动性的科技方式体验古代劳动人民盐业生产的流程。“VR体验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真实现场感和交互体验,让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在虚拟世界中活起来。”李力表示。
“文物放在展柜,观众可能很难了解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云阳县文管所副所长陈昀说,在数字体验厅,观众不仅可以点击屏幕从各个角度欣赏文物,还能通过观看动画等途径知道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比如它的用途、如何使用等。
陈昀介绍,云阳博物馆正在建设新馆,新馆将充分考虑在展厅、展柜中融入科技元素。比如,观众触摸展柜屏幕,就可全方位、放大欣赏文物。点击屏幕,还可以控制展柜内的光线,让光线聚焦文物具体部位,精彩呈现文物器型、纹饰之美。
大足石刻数字影院也颇受游客欢迎。该影院由8K球幕影院和4K宽银幕影院组成,放映特种影片《天下大足》和《大足石刻》,对大足石刻进行数字转换,堪称文化遗产数字保护利用的创新典范。
“对青少年观众而言,数字体验非常吸睛。”国家金牌导游陆敏从业20余年,对近年来的“博物馆热”有切身体会。她说,每当带领观众参观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数字体验馆时,青少年群体总是兴致勃勃,一般要体验近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古琴修复的VR体验、数字拓印体验、实景考古绘图体验……每一项体验都寓教于乐,让人印象深刻。
让好的创意直击人心
如何借助科技手段,让文物更好地走进当下、融入生活、走向未来?
去年,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意见》旨在破解制约文物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补强文物科技短板,支撑引领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重庆各大博物馆也正大力推进文物科技创新,进一步盘活文物资源,努力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重庆文化瑰宝,让巴渝文脉永续传承。
“在‘文博热’持续火爆的大环境下,要让文物更好地走进当下、融入生活、走向未来,守正创新是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李力说。
守正为本,充分依托文物资源,深度挖掘文物内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是讲好文物故事,避免文物利用同质化、表面化的基础。只有在尊重历史和文物的前提下,理性地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才能让好的创意直击人心。
创新为翼,首先是定位创新,地方博物馆的文化定位不能局限于一个展示文物的场所,应该成为集展览、教育、文化体验、文化消费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其次是理念创新,文物的活化利用要充分对接公众的文化需求和文旅市场的消费需求,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多样的视听表达、鲜活的艺术形式、丰富的消费模式,让公众在唤醒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中产生情感共鸣,让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新生、绽放光彩,真正实现文物保护利用既叫好又叫座的发展目标。
“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期待更多重庆文物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潮’起来,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人民美好生活。”武仙竹说,建议加强馆校合作,吸引更多青年学者、青年学生参与进来,让博物馆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更多纽带作用。

http://www.xincainet.com/wap/news/39626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4-12-22 20:39 , Processed in 0.0486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