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回复: 0

家门口的“宝藏”社区医院让居民有“医”靠

[复制链接]

3557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0765
发表于 2024-10-9 18: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门口的“宝藏”社区医院让居民有“医”靠
全科服务、专家门诊、中医绝活儿
家门口的“宝藏”社区医院让居民有“医”靠
走进位于上海市中心地段的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架三角钢琴和智慧化医疗场景,优美的世界名曲萦绕耳畔,在取药窗口,三五位老年人在“驿心”会客厅歇脚聊天……2023年年底,这里举办了一场音乐会,音乐学院的师生们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患者带来一次音乐心灵疗愈之旅。
“我们希望将生命至上的服务意识渗透到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让高品质的医疗环境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该中心主任金迎说。
作为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基础,近年来,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用“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兜”住市民全生命周期健康。
对于上海市民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便捷高效,而且专业贴心,平时在大医院里专家号“一号难求”,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免费挂号看病,社区居民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全科服务”“专家门诊”“中医绝活儿”。
延时服务、功能拓展,打通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
“有人常驻、有灯常亮”,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满足不同人群的寻医问诊需求,2023年开始延长就诊时间,在原有中午连续门诊的基础上,推出门诊延时服务,包括工作日夜间延时和周末延时。
“全年无休的服务温暖了群众的心,也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金迎说,中心“夜门诊”设有全科门诊、中医适宜技术、康复理疗、护理服务,实现辖区居民上班上学、看病两不误,也满足了部分居民在“家门口”的晚间就医需求,进一步打通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
自2020年10月改建扩容至8000多平方米后,该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硬件设备配备,充分利用区域内密集的优质医疗资源,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联合开设专病专科门诊,把“大专家”引入“小医院”,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该中心与瑞金医院魏氏伤科联合,将“非遗项目”辐射至社区,开展中医药特色膏药、功法导引、药浴熏洗、穴位按揉等服务项目。
“每周魏氏伤科的专家都会来中心坐诊,不仅亲力亲为,为患者缓解病痛,而且手把手指导青年医生,对其倾囊相授。”金迎认为,这不仅提高了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疗水平,也使其具有了持续“造血”的能力。
除了“请进来”,中心也重视“走出去”,在专家下沉社区的同时,中心每个专病门诊“量身打造”了社区骨干医生,他们到专科医联体单位脱产进修,重点实现社区专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社区专科用药治疗等内容的同质化。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上海通过制定社区医疗服务基本病种清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全科诊疗为基础,坚持中西医并重,循序渐进强化妇科、眼耳鼻喉科、皮肤科、儿科等适宜专科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清创、缝合、皮脂腺囊肿切除等适宜外科小手术,逐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进楼宇、进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更有温度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近10年,80后中医科主任徐佳与中心一起成长。从刚入职时“心理有落差”,到如今把这里视为施展才干的“主阵地”,“我不仅通过到医联体医院进修和专家资源下沉提升了医术,还通过基层的平台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徐佳说。
徐佳觉得,中医调理需要频繁地与患者接触,熟悉掌握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病情进展,而这正契合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
每晚的延时门诊,徐佳接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下班去社区医院推拿”逐渐成为一种既经济便捷又靠谱健康的生活方式,“由于现在快节奏的工作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少年轻人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然而,让她头痛的是,翻看各类社交和服务类平台,很多关于养生和所谓中医调理的“方子”并不靠谱,“我们医生现在也在不断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做好健康科普,让中医更‘接地气’,触达更多市民”。
过去一年,该中心医生齐上阵,自己采购服装道具、设计剧情、扮演角色,在冬至等节气到来之际,把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知识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传达出来。
“我们制作的科普视频、食补药方、香囊等产品非常受欢迎,不仅使辖区内的居民受益,还辐射到了更远的地区。”徐佳说,有不少患者都是听了她的科普后慕名而来,这份信任背后不只是专业的知识,还有有温度的服务。
“我们希望患者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感受到的不是冷冰冰的医疗环境,而是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服务。”金迎表示。
和徐佳同批入职的青年医生沈祎毕业后直接选择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虑到大型综合医院里密集的患者流和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他更愿意花时间与患者产生“深度链接”。
“作为全科医生,我希望自己涉猎的医疗范围更广一点,和患者更亲近一点。”沈祎说。
近年来,黄浦区持续探索将社区卫生服务场所从居民区延伸到楼宇。自2019年起,打浦“智慧医疗服务站”入驻区域内大型商务楼,持续开展一系列的健康医疗服务,成为职业人群的健康顾问。家庭医生团队通过体检、健康咨询、中医体质辨识和治未病服务、康复手法治疗、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等方式,提供个性化、精细化、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使职业人群足不出楼就能享受到身边的健康服务。今年,中心将在这里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为辖区内工作人群服务。
“一院一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显神通”
近年来,上海不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其中,康复医疗方面,完成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民心工程20家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任务,近3年累计建成118家,平均每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可提供近40项康复服务项目。
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康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2023年上海市第三批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之一,中心主任汪天英认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全面提升服务能级快速发展,康复中心的建设正好符合发展需求。三林康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打造示范性康复中心为契机,加强医疗服务专科能力建设,打造“一院一品”,以“中西医结合心身康复”为特色的精神康复,通过多阶梯多维度融合治疗,配备个人减压放松系统和团体减压放松系统,综合治疗心身疾病,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
“我们大部分人常规理解的康复都是脑卒中、脑血栓等疾病急性期后的躯体康复,容易忽视患者的精神心理康复。”汪天英说,比如有些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精神压力较大等,产生了焦虑、抑郁等情绪,就需要相关的精神康复。
该中心自开设失眠专科专病门诊以来,常常是“一号难求”的状态,汪天英认为,睡眠和睡眠引起的精神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当代社会需要引起重视的健康隐患。
该中心辖区是一个大型人口导入区,8.5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容纳了来自15个区的动拆迁户,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强、类别复杂。在近期的社区诊断中他们发现,辖区居民存在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密度较大,“我们希望结合居民的就医情况和辖区内人口特点,逐渐培育和擦亮自己的特色品牌。”她说。
康复科负责人、青年医生林青彬午休时也会躺在减压放松系统上休息一会儿,“躺上去几分钟就能入睡”,他介绍,通过设定参数,系统会播放舒缓的音乐,还会有间断地释放微波,以达到助眠的目的。
从综合性医院转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林青彬觉得自己的职业成就感越来越强,而这份成就感来源于患者在日复一日的康复训练中的点滴进步。
在康复训练室里,有一台“明星”康复设备——外骨骼机器人,它就像一套“战袍”,即使高位截瘫的患者“穿戴”上它,也可以再次站起来,感受直立行走。这套设备来自浦东新区集中发布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2023年,浦东新区制定《关于全面提升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1+9”政策体系。在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社区药品目录扩容的同时,社区医疗设备进一步配强,全区4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置CT、心脏超声等检查“四件套”,社区医疗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当看到一名高位截瘫的患者,通过配合外骨骼机器人的训练从肌力0级提升到2级,看到他从悲痛绝望变得积极乐观、从生理到心理得到全方面康复,林青彬更加看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提供便捷、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更能像朋友和亲人一样给予患者更多关怀和温暖”。(记者王一迪)

http://cj.onecq.cn/zixun/6758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1-10 12:03 , Processed in 0.0507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